香港将推出与比特币和以太币挂钩的现货ETF
Summary:
香港将开始与实物比特币和以太币挂钩的现货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此次发布会涉及三家中国公司——华夏基金、博时资产管理和嘉实环球投资。香港ETF市场已经推出了以期货为基础的比特币ETF。在这一新的战略转变中,ETF赎回将是实物,使用实际的加密货币创建新的ETF份额,这与需要现金的美国不同。未来的预期是,香港现货加密货币ETF的管理资产可能在1-2年内达到10亿美元。然而,由于中国对加密相关活动的限制,中国大陆公民可能会被排除在参与之外。
加密货币世界对明天将发生的重大事件充满期待:与实物比特币 (BTC) 和以太币 (ETH) 加密货币挂钩的现货交易所交易基金 (ETF) 开始交易。该交易将在香港开始,由三家中国公司发起——中国资产管理公司、博时资产管理公司和嘉实环球投资公司,它们将于 4 月 30 日通过其在香港联交所 (HKEX) 的香港分支机构推出其加密 ETF。这一事件将代表全球受监管的加密投资产品和 ETF 演变的又一个里程碑,反映了 2024 年 1 月在美国推出的现货比特币 ETF 的史无前例的事件。随着ETF在香港上市的倒计时,关于等待的关键事实已经汇总。
香港交易所对比特币期货和其他加密货币合约并不陌生。首先,聚焦加密货币ETF对香港ETF市场或香港交易所来说并不陌生。事实上,加密货币ETF于2022年底在港交所首次亮相,同时推出由南方东英资产管理管理的现金结算的南方东英比特币期货ETF和南方东英以太币期货ETF。接下来,三星资产管理香港于 2023 年 1 月推出了另一只以期货为中心的比特币 ETF,即三星比特币期货主动型 ETF。根据香港交易所的数据,截至2024年4月29日,这三只香港交易所期货加密货币ETF的管理资产达到13亿港元(1.7亿美元)大关。
相比之下,虽然香港的ETF市场乍一看似乎很重要,但与美国ETF市场相比,它相形见绌。根据 ETFGI 截至 2024 年 3 月底的数据,美国 ETF 行业拥有 3,457 种产品,总价值 8.9 万亿美元,在三个独立的交易所上市。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根据彭博社分析师Jack Wang提供的数据,香港的ETF市场估计价值500亿美元。2019年6月,香港首只主动型ETF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截至 2023 年底,共有 24 只主动型 ETF 在港交所上市,总市值为 86 亿港元(10 亿美元)。据彭博社报道,2023 年中国 ETF 市场估计为 2380 亿美元。
香港的实物加密货币ETF与美国的现金创造ETF有显着区别,除了月度报表外,香港的现货加密货币ETF与美国的ETF有一个主要区别。这种区别围绕着如何赎回 ETF。与美国同行不同,香港交易所的现货加密货币ETF将采用实物形式,这意味着当需要制造新的ETF份额时,会使用实际的加密货币。然而,美国比特币 ETF 提供商目前只能发行现金创建的现货加密 ETF,这意味着中介机构不允许与比特币互动。
香港不会成为全球首只现货以太币ETF的所在地。即将到来的发射将影响到香港以外的地区;它还将看到不仅实物现货加密货币 ETF 的到来,还将看到现货以太 ETF 的到来。这是尚未在美国推出的东西。尽管如此,香港的现货以太币ETF并不是全球第一。2021 年 4 月,加拿大监管机构批准了该国首批以太币期货 ETF,成为最早推出此类产品的国家之一。根据纳斯达克的数据,加拿大目前有五只以太币 ETF:Purpose Ether ETF、Evolve Ether ETF、CI Galaxy Ethereum ETF、3iQ CoinShares Ether ETF 和 Fidelity Advantage Ether ETF。
尽管推出了现货加密ETF,但中国大陆投资者将无法参与香港比特币ETF。彭博社的Wang表示,中国禁止其公民从事任何与加密货币相关的活动,这表明对加密货币ETF的投资也是禁止的。尽管ETF发行人与中国大陆有联系,但预计中国大陆公民将无法投资香港的现货加密货币ETF。
就管理资产(AUM)而言,华夏基金在香港三家现货加密货币ETF发行人中处于领先地位。它是盈资管理的香港分公司,目前在香港管理15只ETF,总资产管理规模为36亿美元。Wang表示,香港的现货加密货币ETF可能在一到两年内达到10亿美元的资产管理规模。其他发行人Bosera和Harvest分别管理着4000万美元和1600万美元的资产管理规模。
新闻结束时,戈登·戈纳(Gordon Goner)讨论了他激烈的健康斗争,以及无聊猿(Bored Apes)迎来了三周年纪念日。
Published At
4/29/2024 2:56:36 PM
Disclaimer: Algoine does not endorse any content or product on this page. Readers should conduct their own research before taking any actions related to the asset, company, or any information in this article and assume full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decisions. This article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investment advice. Our news is prepared with AI support.
Do you suspect this content may be misleading, incomplete, or inappropriate in any way, requiring modification or removal?
We appreciate your report.